雨寒说:“那笔钱,给了我机会与自由,我一辈子都会感激你们的慷慨。”
“不用谢,”本田女士答,“也与我们无关,那些钱是隆介自己赚的,他十二岁便在他父亲59街餐厅做兼职,赚最低人工。”
即便如此,普通人家的孩子累垮也不可能储到六位数字的存款,还是因为父母提供的生活富足。
“隆介真的喜欢你,当时我多么希望你或许是那个可以改变他的人。”
雨寒心里感叹,嗄,原来母亲一早知道儿子的秘密。
“无论如何,我很高兴今天狄伦能把你找来,公寓终于可以全面装修出租,其实如果不是为了等你,前几年就动工了,我年底便会离开纽约。”
“等我?”
“看来狄伦没跟你解释,”本田女士握起雨寒的手,“跟我看看这个家的最后一面吧。”
富丽堂皇的空中公寓两千多尺,除了隆介的房间和客房,雨寒根本没有真正参观过。
本田女士说:“隆介十一岁前我们一直在西岸,因餐厅的扩张,小学时期隆介曾六年换四所学校。我依然清楚记得般来这里时他问我,妈妈,我们终于有家了吗?”
隆介的房间保持得跟他在生时一摸一样——铺好的床,一尘不染的书架,少许凌乱的衣柜,连隆介最喜爱的接骨木花都依旧散发着微香。
不过,毕竟已事隔八年,这样的景象不免令人有丝毛骨悚然。
雨寒在房间转了一圈,轻轻抚摸曾属于隆介的各种物品,怀念着他。记得当年她问为何房间里没有书桌?隆介笑着答,因为他不喜欢做功课
童年时代的隆介也是孤独的吧,因此他们才那么投缘。
狄伦与本田女士在房外等候,直到雨寒缓缓步出。
“这边请。”本田女士把他们带到另一扇门前。“这是隆介的书房。”
房门打开,一股奇异的能量似乎随之而散,雨寒眼望着连窗都没有的四平方米封闭空间,感到手臂起了一片鸡皮疙瘩。
“刚转校来纽约时,隆介常被人欺负,我让他退了学,请家教在家上课。隆介最喜欢这个房,说能够很好地集中精神。”
书桌上一张合照吸引着雨寒的注意,本田女士解释道:“那位就是他的家庭老师,很淳朴的一个年轻人,从隆介六年级教到中学毕业,叫安德鲁.卡特。”
雨寒一步步靠近书桌,拿起相框的手微微颤抖。照片中的隆介不过十二三岁,一双黑眸澄净如星,他身边戴金丝眼镜的年轻男子笑容憨态可掬。
嗄,原来是这样。
雨寒默默落下眼泪。
“对不起,可否让我独自在书房待一会儿?”
“当然,多久都没问题。如有想拿走的东西请随意,装修时都将扔掉。”本田女士替她把门关上。
雨寒在书房逗留很久。如果可以,她想把书房内所有东西都搬回家。隆介的笔记本上有他的字迹,课本里有涂鸦,最重要的是,卷子上可以看到他与老师的互动。
孩童时代的隆介孤独内向,可善良热心的家庭老师以各种鼓励开导,包括用笨拙的漫画,一点点使他活泼起来。
一句话,一个图,一段心事,在一张张作业纸上如日记般呈现。她在他的凳子上坐了很久很久,幻想着当年的情景。
两人并排在这密封的空间坐着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……
要离开时,本田女士紧紧拥抱雨寒。“谢谢你能来。隆介一直视他书房为宝贵基地,清洁工都不让进,可上次你来过我们家后那孩子说,下次想让你参观,他是打心底喜欢你。谢谢你让我这个不称职的母亲完成了他一个心愿。”
雨寒含泪向她道别。
车上,她终于问一直沉默不语的狄伦:“你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?”
狄伦目不转睛地直视前方的路,像在说别人的事:“八年前你不告而别,我找遍所有你能去的地方,隆介纽约的家自然是其中之一,我要求本田女士打开所有房门让我查看,她十分宽容。”
所以他看到书房里的那张合照。
纽约又已入夜,雨寒看着窗外车水马龙,自言自语般,“记得你们当年埋下的盒子吗?隆介放在盒子里的是一张卡特老师的照片,当时我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意义……现在都懂了。”
狄伦默默听着。
“谢谢你,狄伦。”
“……我说过你不会后悔跟我来的。”
千言万语化作一声感谢,除此之外都是奢侈。
车子无声地在闹市奔驰,窗外是一个世界,里面又是另一个世界。雨寒下意识拉了拉袖子,狄伦误以为她冷,把冷气放弱,其实她只是不想手腕的纹身露出来。
收音机里黑人女歌手低沉地唱着蓝调,“……何去何从,何去何从?”仿佛没什么能更准确地道出世间的惆怅与无奈。
七日之约还剩六日,下一站将去何处,雨寒没问,也不想知道。夜幕一直伸展下去,汽车渐渐远离闹市驶入无尽黑暗,但能够在这个人身边,何去何从,似乎变得一点也不重要。
——
横跨四个州,抵达缅因的棒or市是一天后的事。雨寒与狄伦在旅馆休息了一晚,一大早启程开往郊区。
狄伦的目的已十分明确,他要回到当初‘恐怖二月’集训时的营地。
缅因州的森林一如记忆中那般壮观,少了茫茫白雪覆盖,地平线是一望无际的蓝天与常青的墨绿,这单一的颜色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。
喜欢东岸的罗德岛请大家收藏:(m.bqg2023.com),耽美小说吧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