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个例子,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外地的女士,这位女士就是情绪方面出现的问题,她主要是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导致情绪郁闷,结果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症状,比如手脚冰冷,容易呕吐,曾经喝完粥,和同事走出几十步就全部吐出,在诊病的前几天曾经突然晕倒,不知原因,然后是失眠,严重的时候每天只睡两个小时,她自己的父亲就曾经是一家西医医院的院长,结果检查了很久,都没有结果,就是说不出她这到底是什么病,最后找到我,其实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,只是根据《伤寒论》中的理论,认为她这是肝气不和而已,就开了《伤寒论》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,结果服药三付以后,症状全部消失,后来又接着服用了十几付,用来巩固疗效。对于此次治疗,患者非常的满意,表示要重新认识中医。
其实中西医各有优势,只要是对患者有好处,就可以使用,这个医案体现的就是中医的优势,在调理情志方面效果非常好。
实际上,很多中医师都有类似的经历,在调理情志导致的疾病方面中医确实有很好的效果。
其实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往往自己是没有办法决定的,所以产生些肝气不舒的情况也不是自己的过错,可是,如果您注意自己调理自己的情绪,那么就会使情况改善一些。
如果出现了明显的问题,那么医生也可以帮助您进行调理,恢复到正常状态,但是,要记住,这里面最关键的,是您自己对自己的调理,这是什么药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。
六、徐灵胎
【引子】
公元1771年腊月初一。
京城大雪。
城中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。
谁也没有注意到,有一老一少两个人,带着两个仆人,踏着厚厚的积雪,悄然来到了北京。
老人显得很虚弱,但却不掩其神采。
他们找了处旅店住下,然后休息。
两天后,老人把儿子和几个朋友请到自己的房间,对他们说:“此次奉诏进京前,我已经知道自己命数已尽,但忠义二字不可违,故不惜残命,冒死进京,非常不幸的是,现在我估计可能无法等到面见皇上了,就把各位找来,与各位告别吧。”
大家很诧异,但老人的态度却平和,与往日没有什么区别。
接着,他与大家从容议论y阳生死出入之理,又写了自己的墓前对联:满山芳草仙人药,一径清风处士坟。
至夜,老人谈笑而逝,享年八十岁。
乾隆皇帝知道后,很是惋惜,拨给了老人的儿子路费,让他扶老人灵柩回江南安葬。
这位老人就是清朝著名医学家——徐灵胎。
这位徐灵胎同志是个中医历史上比较搞怪的人,此人完全自学成才,对中医基本全是自己百~万\小!说看会的,水平还很高,对当时的医生基本上三个字儿——瞧不起!但是我翻遍了他的书,想给他总结出个学术思想来,感觉非常困难,此人属于杂家的,哪一流派的东西都用。最为可气的是,他除了搞中医之外还什么都搞,五花八门的都会,而且还都水平颇高,能把人的鼻子气歪——一辈子专业搞中医的人还没他厉害呢。
这位徐同志最擅长的一件事情是跟帖,就是别人写了什么中医书,他拿来,一段一段地跟帖,冷嘲热讽,搞得当时的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在“网上”发帖子了,但是,他跟帖的水平非常的高,跟帖跟出了巨大的成绩,当时中医的很多不良风气都被他的跟帖给骂回去了。
现在出版的清代著名中医大家叶天士的一个“长帖”《临证指南医案》就是和徐灵胎同志的跟帖一起出版的。
估计叶老地下有灵会很后悔发这个帖子(其实和叶老没关,是他的徒弟擅自发的帖)。
那么,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?他对中医学有什么贡献呢?乾隆皇帝为什么两次召他进京呢?
下面,让我们从头来讲述徐灵胎的故事吧。
【他到底想干什么】
康熙三十二年癸酉(1693),这位后来的天才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读书人家,他的祖父当年曾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检讨,后来曾参与纂修明史,在官场混了四年以后,觉得自己实在不擅长阿谀奉承,于是称病回家,癸未岁,康熙皇帝南巡,两次下诏书让他返职,但是他都因老病推托了,他是清朝初年一位很有名的辞章家,诗画俱佳。就是这位祖父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灵感,给徐灵胎起了名字叫徐大椿,字灵胎,据说这灵胎两个字出自道家,是练内丹的一个术语,但是徐灵胎自己说是和佛家有关。后来由于乾隆皇帝在召徐灵胎入京的诏书中用的名字是徐灵胎,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,他就把名字改成了灵胎。
总之这个名字起的虽然怪怪的,但是却无比的准确,显然这位徐灵胎同学就是按照这个名字的思路发展的,所以刚刚生了小宝宝的家长可以参考一下。
接着介绍徐灵胎同学的家长,他的父亲叫徐养浩,对水利工程比较爱好,曾经被聘用修编《吴中水利志》,看来是位理工科的人才,这在当时的中国应该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。
徐灵胎同学上学的时候跟大家一样,都是从私塾开始读的,上学的年龄也差不多,七岁进私塾。
徐灵胎同学在私塾的表现如何呢?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段秘史,我们节目组特别采访了他的
喜欢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请大家收藏:(m.bqg2023.com),耽美小说吧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