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当然只是一件小事,可我却记得自己的失魂落魄。我又找了很久,也没在行李里翻出它来。”
可是它在这儿。那个故事的结局呢?
“大概是天意,直到云长重新找到我的那晚上,我突然觉得有什么预感。在自己暂睡的那张床上一翻,果然,它好好地躺在那里。难道我之前竟然没有注意到它?或者这东西就通灵性,它也自己找到了我?”
所以,在之后他们带着百姓南下时,刘备还揣着那块玉。
在路上的时候有人来报告说赵云失踪了,怕他去投奔敌人了。刘备说:子龙必不负我。
语气坚定。
军师当时从侧面观察着他,暗想,若是你信错了,又会怎样?
当年的他已经有了很多另类的习惯,比如说夏天带着扇子,比如说嗜好文书,比如说想得太多。不过他那个时候年轻气盛,头脑清晰,目标坚定,所以没有染上一个最为不良的习惯:相信命运。
后来赵云果然带着阿斗回来了。刘备那时候笑得很开心,并没有后世流传的摔儿子举动。
大致上,这种迷信属于时灵时不灵的范畴。就类似于早晨祈祷“不要下雨”,白天下雨的几率,也是一半一半。
最灵验的情况莫过于早上的时候祈祷今天太阳下山,然后晚上太阳就真的下山了。
以及诸葛亮很快就去镇守三郡了,失去了继续揭露迷信的机会。
十几年间事情很多。大事更多。天下的风云变幻又转为了过眼云烟。
得到而失去,失去而得到。
死去的人很多。其中不乏有他们都认识的,重要的人。
刘备回到白帝城之时,起初精神还算得不错。后来生了一场病,他没太在意,却渐渐地变得严重起来。
他这一生可也算得大起大落了。
诸葛亮赶到白帝城之后,他们也说了许多关于季汉未来的事情。刘备的意志好像被分成了两半,一半急切地想要和过去的亲朋会面,一半却牵挂地留在这世界上。他很清醒。
一半的他在对诸葛亮说:照顾好我的儿子,以及我们的将来,你知道怎样做。
另一半的他起初沉默不语,后来变成了一个健谈的朋友。
他说:“还记得你刚跟随我那一年听过的故事吗?”
他的丞相坐在房间里,手上拿着一卷奏折,桌沿放着把扇子,典型的照顾病人不误工作。
诸葛亮抬头看了他一眼:“就是关于那块玉的那个?”
“我忘了……你当时说了什么?”
“我说了后来怎样了。”诸葛亮严肃认真地想了想,也亏他真能回想起来。
刘备说:“后来,我不是就遇到了你嘛。”
……他是不是烧糊涂了,前言不搭后语。
刘备似乎是真的有些糊涂,却是笑道:“可是我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真相。翼德,云长,他们都不知道。”
“真相……?”
“其实那块玉是我在一个黄巾贼的身上找到的。那一次我在战场上受了伤,就躺到了尸体堆里装死,在我起来的时候,用手在地上撑着,就摸到了它。它是自己来找我的,所以我才一直认为它有灵性。”
“……”
“孔明……?”
“它还没丢吧?”
“没有。我想……把它送给你。”
后来人们都注意到季汉丞相会在腰上佩一个玉佩。出征的时候尤为爱惜。
没关系,每个能从战场上回来的人,都会有一些小小的迷信。
诸葛亮给刘备主持着修了一座坟,工程量不大,距离成都也很近。他自己的相府离得也近,可以沿着道路慢慢走到那里去。
但他没有什么时间在成都。刘备死后的他变得很忙碌,平定叛乱,重新联吴,休养生息,准备北伐……许多的日子就如同流水一样地过去了。
曾经的诸葛亮相信人定胜天,在命运给他失望和更大的失望后,他仍然相信。至于刘备所执着的迷信,他想,或许让它留在那里也没有坏处。这样很好,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不用去想结果如何。早上祈求下雨的几率是一半一半,而他出门时会带把伞。
像魏延之类的人一定会嫌弃他太谨慎了。诸葛亮实在没有办法告诉他,自己已经失去了多少东西,又害怕失去多少东西。
他有时候会试图将那块玉擦亮,恢复到崭新的状态,但它还是那个老样子,泛白,颜色有些浑浊。
提醒着他刘备已经永远不在了。
其余的事情便是后世记载的故事——他在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倒下了。在五丈原那个地方。那一年他们在渭水边屯田,打算和司马懿长期相持,却不料天不予寿算。就像当年的刘备一样,他能感受到自己一天天地衰弱下去。和当年的刘备不一样的是,想要托付的人都不在身边。
尚书仆射李福来找他,找了两次。他说了继承人的名字。
在说蒋琬的时候他倒是想起来,时间大概在某年的汉中,他斩了马谡之后。蒋琬到了汉中时,责备他不应该杀死那个有才能的年轻人。那整件事真是季汉那一年最大的失望。诸葛亮自己都不由得有些怀疑,自己以后是不是应该变得迷信一点?
不。他的心还是断然拒绝。
他有着多么坚定的灵魂。
后世传说他有着夜观天象预测未来的能力。假如有的话,他会更加温柔一些,还是更加冷漠一些?
那个秋天的五丈原格外萧瑟。诸葛亮在终于无法起身时把所有人
喜欢(历史同人)[季汉主]短篇同人们请大家收藏:(m.bqg2023.com),耽美小说吧更新速度最快。